1.什么是cDNA?
互补DNA(Complementary DNA,cDNA)是以信使RNA(mRNA)为模板,通过逆转录酶合成的单链或双链DNA。其序列与mRNA互补,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、文库构建等研究。
2.核心步骤详解
步骤一:提取mRNA
目的: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高质量的mRNA作为模板。
关键操作:
破碎细胞,释放RNA。
使用硅胶柱、磁珠法或酚氯仿法纯化RNA,避免RNA酶(RNase)污染导致降解。
通过电泳或分光光度法检测RNA纯度。
步骤二:合成第一链cDNA
核心工具:逆转录酶(如SuperScript III),可将RNA逆转录为互补DNA链。
反应条件:
引物选择:常用寡聚dT引物(与mRNA的poly-A尾结合)或随机引物。
温度与时间:退火步骤通常在25°C下进行5分钟,逆转录反应在42–46°C下持续20–90分钟。
辅因子:需添加dNTPs(脱氧核苷酸)、Mg²⁺等以支持酶活性。
步骤三:合成第二链cDNA
目的:将单链cDNA转化为双链,提高稳定性和后续分析兼容性。
方法:
酶法合成:使用DNA聚合酶(如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)以第一链为模板延伸。
自身引导法:单链cDNA的3’端形成发夹结构,直接作为引物引导第二链合成,无需额外引物。
处理模板:通过氢氧化钠或RNase H去除RNA模板,确保仅保留DNA。
步骤四:纯化与验证
纯化:去除未反应的dNTPs、酶和短片段DNA,常用酚/氯仿抽提或乙醇沉淀。
验证方法:
凝胶电泳:检测cDNA片段大小是否符合预期。
PCR扩增:验证目标基因是否成功合成。
步骤五:克隆与测序
克隆:将双链cDNA连接到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中,转化宿主细胞进行扩增。
测序:通过Sanger测序或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cDNA序列信息,用于后续功能研究。
3.关键注意事项
RNA稳定性:全程需避免RNase污染,使用抑制剂(如RNasin)。
酶的选择:不同逆转录酶对温度、模板复杂度有不同适应性。
质量控制:每步均需验证产物质量,避免逆转录不完全或杂质干扰。
4.应用与延伸
基因表达分析:通过qPCR或测序研究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。
cDNA文库构建:将cDNA克隆至载体,用于大规模基因筛选。
疾病研究:如分析胰岛素敏感细胞与耐药细胞的基因差异。
5.技术挑战与改进
长片段合成:超过3 kb的cDNA需延长反应时间至3–4小时。
高效方法:如CellSafe-HiSense试剂盒可在20分钟内完成第一链合成。
结语
体内合成c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,其步骤虽复杂但高度标准化。通过优化RNA提取、酶反应条件和验证手段,可显着提升cDNA质量,为基因功能与调控研究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