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引言
CTAB(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)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、真菌及环境样本的DNA提取技术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去污剂裂解细胞膜,结合高盐-低盐条件选择性沉淀DNA,并去除蛋白质、多糖等杂质。以下结合多篇文献,系统介绍CTAB法的标准化操作及科学依据。
二、实验原理
CTAB的作用: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,可溶解细胞膜和核膜,释放DNA。同时,它与核酸形成复合物,在高盐环境(如0.7 M NaCl)中保持可溶,而在低盐条件(如0.3 M NaCl)下沉淀,从而与杂质分离。
氯仿/异戊醇的作用:通过相分离去除蛋白质和脂质。氯仿使蛋白质变性,异戊醇减少气泡,提高分层效率。
乙醇沉淀:DNA在乙醇或异丙醇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,实现纯化。
三、所需试剂与器材
试剂:CTAB提取缓冲液(含Tris-HCl、EDTA、NaCl、CTAB)、β-巯基乙醇(抗氧化)、氯仿/异戊醇(24:1)、RNase A、异丙醇/乙醇、TE缓冲液等。
器材:液氮、研钵、离心机、水浴锅、移液器等。
四、详细操作步骤
样本预处理
植物叶片:取0.2–0.5 g幼嫩叶片,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细粉(防止DNA降解)。
菌丝或环境样本:剪碎后加入石英砂研磨,或剪碎滤膜。
细胞裂解
将粉末转移至离心管,加入预热的CTAB缓冲液(含2%β-巯基乙醇),65℃水浴30–60分钟,期间轻柔颠倒混匀(促进裂解)。
去除蛋白质与杂质
加入等体积氯仿/异戊醇(24:1),轻柔混合至乳浊状,12,000 rpm离心10分钟。取上清液,避免吸入中间层杂质。
重复抽提1–2次以提高纯度。
DNA沉淀
上清液中加入0.1倍体积的NaAc(3 M)和0.6–1倍体积异丙醇/预冷乙醇,-20℃静置30分钟或过夜,12,000 rpm离心10分钟收集DNA沉淀。
洗涤与溶解
用70%乙醇洗涤沉淀2次(去除盐分),风干后溶于TE缓冲液或无菌水。
加入RNase A(终浓度10μg/mL)37℃处理30分钟,去除RNA。
保存
测定浓度(如分光光度法),-20℃或-80℃长期保存。
五、注意事项与优化
材料选择:优先使用幼嫩组织(如植物新叶),其细胞壁较薄且次生代谢物少,利于提取高纯度DNA。
防降解措施:全程保持低温(如液氮研磨、预冷试剂),避免DNase污染。
安全操作:氯仿和β-巯基乙醇有毒,需在通风橱中处理,佩戴防护装备。
优化方向:
多糖含量高的样本(如水果)可增加CTAB浓度或延长水浴时间。
若DNA难溶解,可适度延长TE缓冲液浸泡时间或调整pH。
六、应用场景
CTAB法在植物基因组学(如分子标记、PCR)、病原菌检测(如灰霉病菌DNA提取)及环境DNA监测中广泛应用。相较于SDS法,其在高多糖、多酚样本中表现更优。
七、总结
CTAB法通过化学裂解与相分离实现DNA高效提取,步骤标准化但需根据样本特性微调。掌握原理与细节后,可灵活应用于科研、农业及环境监测领域。